引言部分:
谁能想到,A股冠军席位竟被一家专注AI芯片的寒武纪公司“抢走”?8月28日,上海张江科学城的高楼里激荡着新一轮科技浪潮。这背后到底有多少故事和投资玄机,值得所有看热闹的人细细琢磨。
正文部分:
时下不少老股民或许还记得,A股长期以来是贵州茅台“一枝独秀”,但今年AI芯片这一赛道异军突起,“寒武纪”成了新晋股王。作为2016年由陈氏兄弟从中国科大少年班创业的企业,寒武纪的成功靠的绝不是运气,而是踩准了人工智能核心硬科技赛道,也顺应了全球算力爆炸趋势。
上海张江科学城内新总部快马加鞭地施工,实际上标志着国内AI产业生态升级的一大节点。寒武纪总部选址于交通资源优渥、科技巨头云集的核心地块,这不仅是面子上的光鲜,更有里子的产业资源堆叠——上下游企业一应俱全,芯片、算法、软件、整机、应用开发商等形成珠串状分布。换句话说,这里不只是办公地点,更即将变成全国甚至全球瞩目的AI生态“磁场”。
但寒武纪的“新股王”身份和新总部建设,远不止看个热闹。我们如果抽丝剥茧,把视野拉宽,就会发现几大值得投资者关注的趋势:
一是全国算力布局大变样。寒武纪以芯片、加速卡为根基,拉拢了一批上下游,有望实现“一点带面”的AI算力中心。这个生态圈对于长三角甚至整个中国的高端制造、智慧城市和新型服务业,都是一次科技推力。2024年,仅长三角AI产业集群的产值就突破了4500亿元,比去年上涨18.6%(数据来源:上海市科委2024年上半年公告),不少传统IT和制造业企业也在布局转型。
二是创业范本加速“打样”。陈家兄弟的背景,成为中国原生创业故事里面难得的“高学历、高技术、高协同”。但真正让人佩服的是,他们面对国际芯片行业“卡脖子”困境时,敢于自建底层架构,这种颠覆式创新可能带动更多高校、科创园区与科技公司合作。
三是空间生态与产业链交融。寒武纪总部建筑设计上的大胆尝试,双塔造型、开放空间、绿化屋顶不仅追求舒适,同时也为“算法”与“应用”之间打造互动平台。以目前断层数据来看,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(智研咨询2024年6月水印),背后的产业链条正由寒武纪这样的企业推动着更新和升级。
说到资产配置层面,该事件其实给出了三条干货建议:
第一,优先关注AI芯片与算力龙头企业,同时留意与寒武纪技术有协同效应的上下游公司,包括高性能计算、智能服务器、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等板块。例如有投资者已通过ETF产品分散配置“人工智能+芯片”双赛道。
第二,合理分散,不宜“一拥而上”。AI赛道虽然火爆,但个别概念股波动巨大,应控制投资比例,比如对于个人资产建议不超过5%配置高科技成长型单一标的,兼顾传统稳健蓝筹。
第三,务必关注科创板和相关政策动向。2025年上海将出台“智能产业鼓励政策新政”,其中AI芯片企业实际税负或将降低2-3个百分点,同时人才补贴力度加大,建议提前布局相关板块,搭顺风车。
另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误区也值得提醒——不少人以为“硬科技”的崛起会拉动所有AI概念股水涨船高,其实最后赢家往往是掌握核心硬件和生态资源圈的头部企业。过度追逐风口,等于上车没踩稳,短线投机未必能成赢家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为信息分享与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买卖指令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因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删除。
结语部分: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你认为新一代科技股王寒武纪的诞生,真能打破传统价值投资的格局吗?AI芯片的风口会让谁赚到“最后一桶金”?不妨说说你的见解,我们一起探讨下!
靠谱股票配资app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